方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
您现在正在浏览:首页 » 新闻动态 » 行业要闻 » 正文

成都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 决策监督执行分离

发布时间: 2013-09-29 09:49:12   作者:成都日报   来源: 成都日报    浏览次数:

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涵盖工程建设招投标、政府采购、国有土地和产权出让等多个方面,资金往来大、利益关联度高,曾经一度暗潮汹涌,成为腐败易发、高发领域。

党的十八大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关键任务,而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。

今年3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提出,防止腐败的利器之一是深化改革,特别要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,同时以完善的规则和严格的法律制度,来约束和规范权力运行和政府行为,从源头上减少和治理腐败。

为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的制约和监督,遏制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腐败现象,近一年以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强力支持下,在市纪委监察局的直接推进下,我市全力构建统一规范的监管体系工作稳步推进,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,不断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的规则、程序,优化再造公共资源交易的组织结构、监管体制,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渐入改革“深水区”,引起外界关注并获赞誉。

真正“管办分离”

【“一委两办一中心”的模式,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决策、监督、执行三分离,改变了主管部门既当“裁判员”又当“运动员”等问题。】

说起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模式的改革必要性,不得不提到这样一组数据。

一份公开报道显示,从2008年到2013年初,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涉及公共资源交易方面的举报投诉4188件,立案查处434件,给予纪律处分306人。此间,成都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涉及公共资源交易方面的举报投诉494件,立案查处54件,给予纪律处分65人。

源头治腐必须直捣体制深处。2012年底,经过前期深入调研,我市确定了“政府主导、管办分离,集中交易、规范运行,部门监管、行政监察”的原则,创建了“一委两办一中心”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模式。

“一委”即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员会,由市长任主任。负责审定、发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和交易目录,协调解决公共资源交易中的重大问题。

 “两办”是指“公管办”和“公监办”。其中,设在市发改委的市公管委办公室,负责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的指导、协调和管理;设在市纪委监察局的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监督办公室,主要职责是对执行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、政策规定、履行职责等情况开展监察,查处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违法违纪案件。

 “一中心”即为新建立的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,与行政部门脱离隶属关系,具体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。

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认为,“一委两办一中心”模式的核心是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决策、执行、监督三分离,切断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连接的“脐带”,以实现不断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,预防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的腐败现象。

实行真正的“管办分离”,是此次改革的重点突破。此前分属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公共资源管理权不变,但交易操作职能被剥离出来,进入新成立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统一交易。

改革之后,行政主管部门只有监管权,没有操作权,从体制上设置“隔离墙”,改变了既当“裁判员”又当“运动员”等问题,减少权力寻租空间。而通过充分授权方式,交易中心只提供服务平台,不得插手具体项目交易业务。

交易“应进必进”

【到今年7月份,全市资产类、资源类、货物类、工程类、服务类等5大类41项公共资源,已逐步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集中交易。交易项目种类之多,居副省级城市之首。】

912日,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。LED电子显示屏上,实时滚动着交易动态。大到大宗土地招拍挂、建设项目招投标,小到一批设备的政府采购,可以说是涵盖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各个方面。

彻底的“化学融合”,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。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成立大半年以来,整合了原有的建设工程项目交易服务中心、土地矿权交易中心、政府采购中心、户外广告位拍卖中心,将人员从人、财、物上彻底纳入,集中统一办公。

 “以前,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被多个部门进行分割管理,存在行政成本高、操作不规范等问题。”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说,为规范交易,我市先后出台了《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》和《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》,按照目录制、动态化的管理方式,遵循“应进必进”的原则,将公共资源逐步、有序地纳入市交易中心进行交易。

到今年7月份,全市资产类、资源类、货物类、工程类、服务类等5大类41项公共资源,已逐步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集中交易。交易项目种类之多,居副省级城市之首。

下一步,我市还将按照“应进必进”的原则,逐步将司法和行政罚没物品拍卖、出租车经营权、户外广告经营权、机动车吉祥号牌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纳入市交易中心集中交易。而健全交易规则,明确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职权和机构职责、交易范围、交易方式和程序,最终将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阳光透明。

全方位监督

【为便于实时开展行政监察,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引入“电子眼”监察,实现全程无缝隙的监管。】

随着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新模式的形成,市公监办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系统建设。

电子监察系统依托科技手段,为我市有效预防公共资源交易环节的腐败安装“电子眼”。该系统主要分为资源分类、交易项目、实时预警、视频监控、监察事项、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。通过实时预警和视频监控的方式,对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行动态监控和实时监督。

同时,我市还对公共资源交易环节的廉政风险点进行梳理,将廉政风险防控点设置作为电子监察点,对交易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电子监察。全市交易服务中心的实时监控接入电子监察系统,对评标过程全程进行录音录像,为查处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线索和证据。

在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,专门有一间办公室,以方便市公监办随时开展监管工作。另外,为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,市纪委监察局专门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监察室。除了对全市涉及公共资源交易行政主管部门、国有企事业单位执行公共资源交易法律法规等情况开展监察外,同时受理公共资源交易投诉举报,依法查处违法违纪案件。

政府公共资源交易涉及面广,牵扯到部门、企业及个人,利益复杂,如何对不同环节实现全面监督,仍需要更明确的制度保障。为此,我市正在加强研究制定《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法》、明确监督管理的主体、对象、内容、程序以及问责方式等内容,加强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,对交易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管。

交易监管向农村延伸

【开全省之先河,率先将规范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延伸到乡镇,可以从源头防止基层干部在公共资源交易中违法乱纪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建乡镇(街道)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31个。】

继市、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后,我市又开始思考,将规范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向乡镇延伸。

针对镇、村公共资源交易量大、项目金额不具备进入县级及以上交易中心交易条件、基层老百姓关注度高、交易监督有待加强等问题,去年底开始,我市在大邑县、新津县开展了乡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建设试点,建立乡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。

今年324日,成都同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收到了盖着“新津县花源镇人民政府”印章的中选通知书,这意味着该公司在花源镇的绿化整理项目竞争性谈判中“胜出”。

这是我市首个乡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“成交”的第一笔项目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之后,42日,新津县花源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。

419日,大邑县韩场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。56日上午,韩场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完成首宗交易-柏家村五联高渡槽建设项目。服务站成立5个多月来,已完成交易项目4个,涉及金额41万余元。该镇相关负责人的体会是,“把项目发包到镇服务站统一交易,基层干部省心、群众放心,还能提高效率,这是一举多得。”

今年7月,在花源镇、韩场镇两个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试点的基础上,全市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。目前,在全市14个区()(五城区和高新区除外),已经有31个乡镇(街道)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站,比选限额以下及政府采购目录以外的小规模工程建设项目、政府采购项目,全部纳入乡镇(街道)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集中交易,统一监管。

来源: 成都日报  编辑:王晓勇

 


Copyright © 2012-2024 方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维护单位: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
地址:河南省方城县文化路东段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5楼、6楼 邮编:473200 联系电话: 0377-60202996
建议使用IE8.0以上浏览器(兼容模式) 备案号:豫ICP备2021023589号豫公网安备 41132202000666号